
“1949年,國共正在舉行和談。交通大學舉辦了一場‘真假和平辯論會’,當時穆漢祥擔任正方主辯人、史霄雯主持會議。因為在公開場合發(fā)表反蔣言論,穆、史二人都被列入黑名單……4月26日大逮捕,穆漢祥在學校附近小飯館吃飯時被特務抓捕,史霄雯于5月2日在外出的電車上遭敵逮捕?!?月7日下午,一場特別的思政課在上海交通大學徐匯校區(qū)開講。
思政課現場
在人文學院學生們瞻仰位于校內的史霄雯、穆漢祥烈士墓時,上海交通大學歷史系劉統(tǒng)教授聲情并茂的再現了1949年的交通大學穆、史二人被捕的情景。
時光荏苒,1949年到2019年,這是一堂“穿越”70年的思政課。隨著劉教授描述,這一幕幕仿佛就發(fā)生在眼前,學生們在行走中觀察、在歷史中感悟、在實踐中思索……
思政課現場
第一站史霄雯、穆漢祥烈士墓:陳毅市長題詞
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在上海誕生。1925年底,中共交大黨支部成立,是交通大學歷史上第一個共產黨組織,也是全國高校中最早建立的共產黨組織之一。
在解放戰(zhàn)爭時期,交通大學被稱為上海的“民主堡壘”,不是交大人自封的,也不是后來的黨史研究者加上去的,而是在上海的愛國民主運動中自然形成的,是當時上海的革命學生、群眾推舉、公認的。1948年,美國為了利用日本反蘇反共,背離《波茨坦宣言》有關徹底摧毀日本戰(zhàn)爭力量的基本原則,援助日本復興和軍國主義復活,交大成為上海反美抗日運動的主戰(zhàn)場。“民主堡壘”就是這樣喊響的,交大的大操場當時也被上海學聯命名為“民主廣場”。
上海解放前的一個月是黎明前最黑暗最艱苦的時期。1949年4月26日凌晨1時許,大批國民黨武裝軍警以裝甲車為前導突然沖入交大,在校園內大肆搜捕。在“四·二六”大搜捕中敵人帶來的黑名單有108人,實際被捕的交大師生有50余人,由于事先得到消息,列入黑名單的重要“共黨分子”大部分沒有抓到。
穆漢祥,1947年入黨,1948年起先后擔任中共交通大學總支委員會組織委員、中共徐龍區(qū)委委員,1949年開始分管學生自治會工作,組織工人協會及人民保安隊,為迎接解放做準備。史霄雯,1948年成為新民主主義青年聯合會會員,并被選為學生自治會理事。1949年參加黨領導的秘密宣傳小組,收聽新華社廣播,將解放戰(zhàn)爭形勢編印成《每日文摘》《每周新聞》在校內散發(fā)。
兩人被捕后,被關在警察總局的死牢內,受盡刑訊逼供也沒有妥協。各方為營救他們想盡辦法,交大校長王之卓親自給毛森打電話,但毛森矢口否認有這兩個人。5月20日他們在閘北宋公園(今閘北公園)被秘密殺害。5 月29日上海解放第三天,交大學生自治會在工人指點下找到了兩位烈士的遺體,安葬在徐匯校區(qū)校園中。1950年5月,陳毅市長為二烈士墓碑題詞“為人民利益而光榮就義是值得永遠紀念的”。
第二站工程館:華東局機關進駐上海第一天的駐址
聽著劉統(tǒng)教授的講解,跟隨著他的步伐,學生們來到了華東局機關進駐上海第一天駐地舊址——工程館。
思政課現場 葛俊俊/攝
如何接管好大上海,是對解放軍的更嚴峻考驗,吸取南京等城市接收的經驗教訓,華東局、華東軍區(qū)和三野前委制定了《入城守則》《城市紀律》和《外交紀律》等文件發(fā)到各部隊。陳毅對部隊入城后的紀律提出了極為嚴格的要求,最基本的一條就是“不入民房”。
劉統(tǒng)教授講解到,陳毅說這一條要無條件執(zhí)行,說不入民宅,就是不準入,天王老子也不行!這是我們人民解放軍送給上海人民的“見面禮”!
交大工程館,是華東局機關進駐上海第一天的駐址。1949年5月25日夜到26日晨,華東局機關和接管干部隊伍由丹陽乘火車到南翔,又由南翔分批乘汽車進軍上海。
陳毅問周林:“接管上海市政府的隊伍先進駐哪里?你熟悉。”
周林說:“先進駐徐家匯交通大學,然后分頭接管?!?/p>
當時下著細雨,道路泥濘。車隊到達交通大學,沒有占用師生宿舍,而是住在二樓講堂,度過了進入上海的第一個夜晚。
思政課現場
以上歷史細節(jié)被詳盡的記錄在《戰(zhàn)上海》一書中。當天,為了紀念上海解放70周年,邊走邊講“戰(zhàn)上?!毕盗袑嵕皩υ捰伞稇?zhàn)上?!返淖髡邉⒔y(tǒng)教授親自主講,意義更是非凡。
用“大解放史”的寫法 展現70年前的風風雨雨
劉統(tǒng)教授坦言,寫這本書就是為了展現70年前的風風雨雨,從前輩們跌宕起伏的經歷中尋求他們留下的遺產和精神財富。
《戰(zhàn)上?!?/p>
回顧這本書的寫作過程,劉統(tǒng)教授最注重的是保留原始史料和記錄。“當年共產黨的政策和指示都是開誠布公的,政府的公告、首長的講話都在《解放日報》上,批評和處分的決定也都是公開的。當年沒有官話套話,都是開門見山的大實話”。因此在一些重大問題的敘述上,劉統(tǒng)教授都盡量引用原文,盡可能體現歷史的原貌。
劉統(tǒng)教授說,在書中,我們看到了意志堅定、百折不撓的共產黨人,勇往直前敢于戰(zhàn)斗不被任何困難嚇到;看到了紀律嚴明、恪守規(guī)矩的共產黨人,不入室不擾民,官兵一致同甘共苦;看到了敢于探索和創(chuàng)新的共產黨人,有章有法、因地制宜取得各條戰(zhàn)線的全面勝利;看到了光明磊落、有錯必糾的共產黨人,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赤誠贏得了上海人民的擁護。書本追求敘述的特色和細節(jié),努力把我們的共產黨還原成一個一個鮮活的人,一個一個朝氣蓬勃的生命。
《戰(zhàn)上海》以上海解放作為切入點,用“大解放史”的寫法,全方位展示了各個戰(zhàn)線和領域的轉折和斗爭,生動的記錄了大量真實的故事和細節(jié),同時深入挖掘了可供總結的寶貴經驗和教訓,把解放上海的深遠意義和深刻內涵寫出來。
引導青少年從歷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,爭做新時代的追夢人
當天在《戰(zhàn)上?!纷剷希瑏碜陨鐣鹘缂钨e和專家學者共同回顧70年前的上海從百廢待興到重新恢復生機的“大解放史”,熱議中國共產黨人“戰(zhàn)上海”精神及其對當下的現實意義。
《戰(zhàn)上海》 座談會現場 葛俊俊/攝
“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,也是上海解放七十周年,劉統(tǒng)教授的新著《戰(zhàn)上?!芬允穼W家獨特的視角,用一個個生動的歷史細節(jié),講述了七十年前,一群意志堅定、充滿智慧的共產黨人,在沒有現成經驗和各種困難面前,怎樣成功接收和管理上海這座遠東第一大都市的。共產黨人在上海的一系列創(chuàng)新性探索,為新中國各項建設提供了寶貴經驗?!?/p>
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姜斯憲指出,“戰(zhàn)上?!彼N含的歷史遺產和民族精神,是一筆極其寶貴的財富,對于新中國一路走進新世紀、邁入新時代具有刻骨銘心的啟迪作用,放在今天也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。
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徐炯認為,“《戰(zhàn)上海》講述的上海故事、總結的上海經驗、凝聚的上海智慧,引導干部群眾特別是青少年從歷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,爭做新時代的奮斗者、追夢人,都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”。上海世紀出版集團黨委副書記何向蓮表示,我們希望通過此書本,把上海作為改革開放排頭兵、先行者的上海精神和經驗更好更廣傳播出去,幫助我們在百年未有之大格局的當下吸取歷史經驗,尋找新的發(fā)展路徑和突破。
據了解,《戰(zhàn)上海》上市以來已重印4次,印數達5萬冊。為什么《戰(zhàn)上海》取得了氣勢如虹的成績, 成為一本叫好又叫座的優(yōu)秀主題讀物。何向蓮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:首先,上海解放之于全國解放有著特別意義和地位。其次,《戰(zhàn)上?!返膫戎攸c是上海解放第一年。第三,《戰(zhàn)上?!返木枋恰皯?zhàn)”。
與會專家一致認為,“戰(zhàn)上海”不僅是軍事戰(zhàn),還是政治戰(zhàn)、金融戰(zhàn),劉統(tǒng)教授通過深挖檔案,第一次用生動真實的歷史、通俗的語言,全面、細致反映上海解放第一年穩(wěn)定經濟、改造社會、鎮(zhèn)壓敵特等各條戰(zhàn)線上的斗爭,使讀者沉浸其中,深刻體會到沒有大城市管理經驗的共產黨為什么能贏,是怎么贏的。
(責編:葛俊俊、韓慶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