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2019年是全國希望工程成立30周年,也是肯德基攜手中國青少年發(fā)展基金會成立曙光基金的第18年。
11月21日,在共青團中央在京舉辦的“希望工程實施30周年報告會”上,百勝中國肯德基品牌作為代表獲頒“希望工程30周年突出貢獻者”榮譽證書。
(圖片:百勝中國肯德基品牌榮獲“希望工程30年突出貢獻者”認可)
百勝中國肯德基品牌總經理黃進栓(Johnson Huang)表示,肯德基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便參與到希望工程助學事業(yè)中,2002年成立的曙光基金,更是通過持續(xù)的投入和耕耘探索出了一套獨特的“三位一體”助困育人模式,即受助-自助-助人。曙光基金的價值不止于助學,更是社會公益力量支持青年人才培養(yǎng)的成功實踐??系禄鶎⒗^續(xù)秉持初心,服務青年成長成才,幫助青年朋友開啟人生更多的可能性。
作為希望工程助學體系的一份子,2002年以來,肯德基曙光基金不單向貧困大學生提供助學金,更向他們提供積極參與社會實踐的機會,從掌握工作技能,到關注社會和幫助他人。當這些有信心、有愛心、有技能和有經驗的年輕人踏上社會,他們發(fā)現(xiàn),被曙光照亮的可能不僅僅是求學之路,還有自己的整個人生,而他們也成為他人眼中新的“曙光”。
他們被稱作“曙光學子”。
從被動到主動,曙光照亮自信
自2002年成立起,肯德基曙光基金就有一條不同于其他助學基金的特色:除要求受助學子力求成績優(yōu)異外,還開放肯德基餐廳的勤工儉學崗位,讓學子可以用自己的勞動賺取生活補助,實現(xiàn)自立。
在實踐中,曙光學子們不僅通過勤工儉學改善了自己的經濟狀況,還可以通過餐廳的工作,學會與人交流、合作,培養(yǎng)積極主動的性格,加深對社會的了解與認識,提高適應社會的能力。
2007年加入曙光學子,來自河南農村,曾就讀于山東師范大學的王京保對這段時光印象深刻:
“我最早在濟南經十路餐廳實踐,后來轉到千佛山餐廳,肯德基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非常嚴格細致的工作要求。例如雞翅如果沒有按操作流程來翻面,會被經理指出來,有一次我設錯了時間,讓一整鍋炸雞都糊掉了,這讓當時的我十分難受,也是我最初的職場教育——工作中的原則性錯誤要避免?!?/p>
兩年多的時間,讓王京保從一個青澀學生,變成了餐廳的一把好手,他總說,肯德基的餐廳實踐經驗讓自己更早接觸社會,少走了很多彎路。
正如他常說的一句話:“如果不是曙光基金的實習機會,我這個內向的人哪有可能在大一的時候就能進五百強企業(yè)實習?哪有可能接觸到這么多的人?”
(圖片:曙光學子王京保)
類似的經驗和改變也發(fā)生在其他很多曙光學子身上。2012年加入曙光學子的李小康,在超過1千小時的餐廳實踐中,從一名服務員逐漸成長為一個可以參與餐廳運營管理、值班管理、人力協(xié)調的管理者,甚至在2015年獲得川渝黔滇市場的區(qū)域“最佳值班經理獎”。
這就是肯德基曙光基金給予曙光學子的第一份饋贈——自信。
從小我到社會,曙光照亮夢想
在很多曙光學子的回憶中,“曙光公社”經常是一個繞不開的詞匯。
在肯德基曙光基金“三位一體”的資助模式中,社會服務與學業(yè)資助、餐廳實踐占有同樣重要的地位,而曙光公社,就是肯德基曙光基金為曙光學子們搭建的一個服務社會的平臺。在曙光公社中,曙光學子們每年都會策劃開展社會服務項目,結合自己的專業(yè)所長,回饋社會、幫助他人。在這里,曙光學子們收獲的不僅是個人的成長,還有他們對社會的關注以及自己最初的夢想。
我們都知道小確幸,但我們注意過身邊環(huán)衛(wèi)工人的小確幸是什么嗎?
也許,他們要的只是清晨勞動過后一份熱騰騰的早餐,或是路人善意的一份微笑,而這,就是2010年成為“曙光學子”的唐莉曾經主持過的一個曙光公社項目“我懂你那最簡單的幸?!h(huán)衛(wèi)工人小確幸”社會調查。
(圖片:2010年,曙光學子唐莉參與曙光公社環(huán)衛(wèi)工人關懷項目)
經過一個多月與環(huán)衛(wèi)工人的親密接觸,她和其他志愿者一起用行動給出他們的“幸福答案”。他們?yōu)榄h(huán)衛(wèi)工人準備早餐,制作主題海報向路人展示走訪環(huán)衛(wèi)工人所收獲的故事與感動,還向市民倡導大家要善于發(fā)現(xiàn)和分享身邊的“小確幸”。
唐莉說:“從當初有這個想法,再到把它落實到實際,整個過程我都享受其中。因為這個項目的成功,無數(shù)個第一次向我奔來。我作為曙光學子的優(yōu)秀代表獲得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處的邀請赴英國參加交流學習,第一次走出國門,感受世界之大;第一次上學校官方新聞,獲得校園公益達人稱號;第一次獲得國家勵志獎學金……”
“曙光公社”不僅照亮了她的夢想,也打開了她人生更多的可能性。
還有身處哈爾濱的曙光學子陳玨西,自2012年加入曙光公社后,與曙光公社成員一同完成關注PM2.5公益項目,學術成果發(fā)表在核心期刊;在研究生深造期間,她也繼續(xù)堅持關愛自閉癥兒童、陪伴孤寡老人和血液病兒童,甚至還進行“三下鄉(xiāng)”志愿服務,用所學的心理學知識疏通老人和孩子們的心結,用所學的知識編寫教材,默默自費為孩子們印刷并贈送教材。曙光公社提供給她的不僅是社會實踐的寶貴經驗,也奠定了她未來準備從事心理學相關工作、把愛和公益繼續(xù)傳遞下去的決心。
(圖片:2014年,曙光學子陳玨西參與曙光公社關注PM2.5公益項目)
而這僅僅是曙光學子們通過曙光公社服務社會的一個縮影。每一年,全國三十余所高校的曙光公社都會策劃并執(zhí)行幾十項社會服務項目,有的結合社會熱點關注環(huán)保,有的結合所學展開區(qū)域民俗文化和工藝的保護,還有的積極關注社會弱勢群體。通過這些社會服務項目,他們不斷地接觸社會,鍛煉技能,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。
從受助到助人,曙光照亮責任
在肯德基曙光基金的統(tǒng)計中,絕大多數(shù)的曙光學子們在走上工作崗位后都做出了同樣的選擇:自發(fā)地參與公益捐贈和社會公益行動中去。
2014年畢業(yè)工作后,王京保沒有忘記那道曾經照亮自己的光,他從網(wǎng)上搜到并撥通了中國青基會的電話,“我是曙光學子,我想捐一點錢給曙光基金”。
從2014年到2019年,除了2016年因妻子生病暫停一年外,他每年都堅持為曙光基金捐款,總額已達上萬元。
他說,后面日子越來越好過,應該不會再停了?!斑@是我覺得對的事情,我就會去做”。
曾獲得過“曙光基金優(yōu)秀學子”的宋會濤自2003年成為曙光學子后,就決定將公益作為自己一生的事業(yè)。他是社區(qū)里的“愛心爸爸”和“義務家教”,他是6年不間斷照顧兩位孤寡老人的親人,他是汶川地震發(fā)生后奔赴災區(qū)支教的志愿者,他還是為希望學校的師生做勵志講演的引路人。
他總說,不要報道自己,因為“曙光基金不僅照亮了我的路,更讓我成為一道曙光,去照亮更多人的路?!?/p>
(圖片:2009年,宋會濤作為代表在曙光基金全國年會上介紹曙光公社活動開展情況)
還有來自北京的陶暢,自2005年成為曙光學子后,陶暢積極組織并參與各種公益活動,從地震捐款,到敬老院陪伴孤寡老人,甚至還參與資助了兩名甘肅貧困地區(qū)的患兒進行白內障手術。最終,重返校園攻讀博士學位的她選擇農村兒童營養(yǎng)與健康作為研究方向,希望能繼續(xù)通過實地調研和實證研究,將自己感受到的那份溫暖傳遞給更多的青少年。
共榮無悔青春,點亮希望曙光,
自2002年曙光基金成立以來,肯德基已累計捐贈超過1億元人民幣,資助了全國30個城市68所高校超過1萬4千人次的貧困大學生,讓學子們得以順利完成學業(yè),實現(xiàn)從受助、自助到助人的蛻變,甚至成為照亮他人的“曙光”。
前文中提及的很多曙光學子,也因為他們的自信自強、積極投入公益事業(yè)的舉動,而獲得曙光基金的認可成為“曙光之星”,更有5名優(yōu)秀曙光學子于不久前獲得中國青少年發(fā)展基金會授予的“希望之星”榮譽稱號。
但無論是曙光之星,或是希望之星,其實都只是我們身邊的普通人。
因為有了曙光基金的指引和陪伴,他們從重重壓力與挑戰(zhàn)中奮起,歷經“受助、自助、助人”的轉變,成為有信心、有愛心、有技能的社會中流砥柱,同時也成為了更多人的曙光,照亮了更多人的希望。
曙光學子,不僅是受益者,更是傳承者。曙光學子是自信的饋贈,是夢想的啟航,也是溫暖他人與社會的曙光。